夜
小
中
大
时光匆匆如流水,弹指便是十年过去。
如今正是大明永乐二十四年!
十年来,天下发生了太多事情,有太多熟悉的人已经死去。
比如早成定局的迁都北京一事,终于在八年前落成。
在朱棣的一力坚持下,大明朝廷大兴土木,重新营造都城北京,修建起一座更为气派万千的皇宫和朝廷各部院官衙,而且还疏通已淤塞多年的运河,从而让江南的钱粮物资能源源不断送往北京。
于是,天子守国门之势,终于告成。
而在此期间和之后,朱棣又多次北伐草原,杀得北元残部望风披靡,早已藏到了草原的最深处,怕是几十年里都不可能再恢复元气。
另一方面,郑和又几次按永乐帝的意思,出海向西。
在这之后的几次出海行动里,郑和不但继续搜寻建文帝下落,也宣扬了大明国威,同时,还按顾远给他的信里所说,去寻找来自海外的一些作物,比如花生、番薯和玉米。
在前两次都无所获后,终于在又一次出海的过程里,郑和从某岛国的土著那儿获取了玉米和番薯两件作物,以及它们的种子和根茎。
然后在将它们带回大明后,便交由朝廷安排,尝试播种,终于是种出了产量远比一般稻谷麦子更高,而且更不挑土地的全新粮食作物来。
至于顾远自身,则一直留在汉王朱高煦的身边,为他出谋划策,以求打造出一支将来可以如当初的燕王军队般横扫天下,靖难成功的精锐大军来。
事实上,这一点顾远也差不多办成了。
靠着手机里存储的后世的知识,尤其是民兵训练手册里的内容,他真就把汉王麾下三卫一万多人,外加之后暗中招募的数万人给操练了出来。
而且这一支兵马可不光是如今常见的常规官军,还有着远超时代的火器配备——顾远不光练兵有一手,还借此机会,把完全领先于时代的火器也给一一复刻制造了出来。
燧发枪、火炮、简易地雷这些火器在他多年的努力下,也全都在汉王军中一一普及推广。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练运用它们,但整支队伍完全可以依托这些超越时代的兵器,发挥出数十万之众的可怕战力。
在一次次的操练与阅兵的过程里,汉王已经能明显感受到这支队伍有多么的强悍。他甚至相信,只要自己真想起兵,以这支队伍的强大,以及山东到北京的距离,不用半月,就能轻易攻下这座大明的新都城!
这个认知让他很是欣喜,也确认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是最正确的。
如果没有把顾远带到身边,他最后的下场必然和前世一样,以最惨烈的失败告终
只是啊,这一切的准备,却随着另一些事情的发生,重要人物的死亡,而显得很多余了。
十年的时间,放在历史长河里不过转瞬,但放在人生中,却是那么的漫长,漫长到足以生死永隔!
道衍和尚逝去了。
就在迁都成功后不久,在北京的庆寿寺中,他放下了一切牵挂,溘然圆寂。
死去的重要人物可不止他一人,还有太子朱高炽。
是的,就在去年,还未坐上皇位的太子朱高炽,竟因病薨逝!
他的死虽然令人惋惜,但也不算太出人意料。
因为太子的身体本来就不算太好,肥胖跛足,再加上很明显的三高问题,给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。再加上多年来默默地为自己父亲处理着各种繁重政务,从而好让永乐大帝能放开手脚北伐草原,导致朱高炽虽才三十多岁,却早已油尽灯枯。
在历史上,他是在父亲死后一年,登基为帝一年后,才突然驾崩。
但这一回,情况却完全不同了。
因为有顾远教给朱棣的太极拳养身之法,再加上那些按摩手法,居然就让朱棣比原来健康许多,居然就活过了自己的接班人太子。
这着实出乎了顾远和朱高煦的意料,谁能想到,原来早在十年之前,才刚穿越到大明的顾远早已在不知不觉中,彻底改变了整个历史。
而更出乎他们意料的变化还在之后,就在今年,随着朱棣的身体因年迈不断虚弱,他居然下旨,命汉王朱高煦入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