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帝师

第987章 无奈之选

阅读页设置
背色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  

字体
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章

    许敬宗这个人,夏鸿升本身十分讨厌他。

    当年在鸾州城,夏鸿升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,就觉得这人说话做事不真诚,里面都藏着自己的小心思。后来知道了他是许敬宗,就更不待见他了。

    不过也不得罪他,只是不过多同他交往,井水不犯河水。

    许敬宗这个人,其实是很有争议的。单从能力上来说,是十分有能力,有才干的。他曾监修国史,两为帝师,其人非常有才气,这也是太宗、高宗和武后一直欣赏他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可若是从人品上来说,却又有不少的人格缺陷。

    曲从迎合,投机取巧,曲直不正,贪财奸佞……这些都是他的缺点。

    所以他能够得以监修国史,却又因一己之喜憎利害而肆意篡改史实。地位崇高,却治家无方,好色无度,造飞楼七十间,让妓女在上面骑马而走,以为戏乐等等……

    然而眼下,夏鸿升却也没有其他的人选可用了。

    留下来盯着泾阳的新法推行的人选,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能够不同士族苟合。如此一来,寒门出身的人自然更为合适。且士族势力庞大,这个人又要有足够的机敏变通,有万般玲珑心思去应付士族的种种手段。另外还要对李世民绝对忠诚,看得清楚形势,不会站错队伍。综此三者,马周是最合适的人选。不仅是寒门出身,又极有能力,刚直而不失机敏,对李世民又十分忠心,重视百姓。

    可惜,李世民要马周辅佐太子监国。而朝中其他人有此能力者,诸如虞世南、高士廉、唐俭之流,其虽然亦对于李世民的忠诚无话可说,然其本身就同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本身也是大族世家。再说皇帝亲征,太子监国,这些深受李世民信重的老臣,定然不是被留下来辅佐太子监国,就是被李世民带着一同出征,也就不是最好的人选了。且他们的官位也太重,一举一动都牵扯了好些人的视线和心思,也不利于亲赴泾阳。

    这思来想去,能够不太引人注目的来到泾阳,又有心机去对付士族的种种动作的人,还就只有许敬宗了。至于忠诚于李世民,许敬宗虽然后来同武则天站在了一条船上,可现在他是断然不敢违背李世民的。且,凭许敬宗的心思,也能够看得出来大势所趋,以他投机取巧为己谋功谋利的本性,反而会坚定的站在皇帝这边。


    另外,许敬宗家虽然也是一个大族,不过比之那些士族,却也小得多了。且其父被杀,家道没落,因其当初虞世基与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,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,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,因此对人说:“虞世基被诛杀,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,善心被处死,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。”

    人们以此为话柄,不待见许敬宗。那些对孝道看到极重的士族更是因此看他不起,不屑与之为伍。许敬宗由此也是十分怨恨那些士族之人。

    这么一合计,夏鸿升觉得让许敬宗来支持着新商法和新税法的事情,却也可当一用。

    只是,必然了,许敬宗也肯定会在推行商法和税制的过程中,贪墨枉法,为自己谋利。

    若只是小打小闹,夏鸿升倒也不担心。只要推行的顺利,成效显著便是了。可关键就怕许敬宗贪墨太过,“剃光头发微”,滥施权柄,使得新法不为善反为恶,为百姓所恶。

    古往今来,多少变法都是因为下面的官员滥施权柄,矫枉过正,而使好法变恶法,最终失败的!

    所以夏鸿升又拉了李恪出来,让李恪看住许敬宗。

    而之所以选择李恪,也有夏鸿升的考量。

    其一,李恪身为皇子,身份地位使得许敬宗不敢欺瞒于他。其二,李恪之机谋才智,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,同李承乾是不相上下的。甚至于较之李承乾,更加接近于李世民。因此历史上才有李世民“英果类己”的评价。大唐若有朝一日成为了君主立宪制国家,这货是夏鸿升心目中首相的第一人选。

    眼下虽然他的能力还没有展露,却也同他故意收敛有关。凭借他的机谋,不说将许敬宗看的死死的了,起码不会被蒙骗,不会让许敬宗胡来。

    这么做,也有些夏鸿升故意让他也得到锻炼的意思。

    后面这些不敢同李世民讲,夏鸿升只说了前面之所以选择许敬宗的缘由,和李恪的身



第987章 无奈之选  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章
相关:  盛唐再临  灵界教师  存活    雷武  傲世丹神  临高启明  生生不灭  
同类最热
搜"贞观帝师"
360搜"贞观帝师"
语言选择